精心保护的历史古迹已经不能满足 21 世纪的我们对于“废墟”的定义,它们成为了永恒且确定的存在,然而当代的废墟则任然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,无人管理的厂房玻璃继续破裂,墙皮颓落,屋顶和地板被雨水侵蚀变形。废墟包含了一种更为虚无的文化悲观主义—— 人类与文明正在处于不可逆转的衰退过程。英国哲学家 Dylan Trigg 认为,我们不应该以功利实用的眼光来重修废墟,而应该关注腐朽本身所带来的价值。残缺的废墟本身即是完整的,它向我们展示了发展的真实面貌,帮助我们看到了即将发生的结构崩溃的真相。
Trigg 认为从 19 世纪浪漫主义开始,先前启蒙运动的“理性崇拜”逐渐让位于感性,科技让位于自然,一切最终在废墟中消亡。废墟所呈现的自由和无序,与井井有条的都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。然而最终,高度程序化的工厂仍然没有摆脱衰落的命运,历史已经向我们展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。
Source: 这是一段人类迷恋废墟简史

想起有人说不喜欢在博物馆陈列的文物,因为觉得脱离了它们本来的环境,显得很突兀且孤独。确实展馆那样的空间是比较虚假的、造作的、做给人看的,不像废墟一般真实,无需额外设计即是完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