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认为写作、哪怕只是写作这个想法本身,都能促使我们有更多的对自己内在的观察。

我想到陈壳壳说她自然的状态就是将内心所想记录下来,久而久之就积累了丰富的内容素材。这样想来,哪怕只是记录也是一种创作,并且很有实用色彩。我偏爱吸纳(悦己)而非创作,最终也失去了实际创作所带来的实际利益。

相比于分析类内容(对世界和自己的了解…why),跟随者最需要且心理上最容易被套住的大概也就是行动类(教程、攻略、心路历程…how)这样更有实用价值的内容了。其原因也基本无需解释:有用。但我想哪怕“有用”是这样当之无愧应该优先的事,为什么我仍会偏好它的对立面?我的直觉告诉我:因为美。那我想也许因为没有立即实用价值的吸纳、体验、思考、成长、换位等等,对我来说比实用更美。

这个美既然是我选择(也可以说我无法做这种选择)的,那是否也就应该接纳呢?这种倾向要怎样与我仍生活在一个需要靠做“有用”的事来生存的社会里这件事共存?

但其实,吸纳就是接受现状,加强世界已有现象的循环;而行动和创作是拒绝现状,动态中探索世界更好的运转方式。这也是一种美,不是么?
23.4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