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ming Up for Air
读完 tom daley 的自传,对于人之间的共情和理解有蛮多感触
从一开始意识到我们之间的不同,到逐步理解他的内心世界,我真的可以感受到 tom 对于爱、家庭、持之以恒、的无法撼动的追求。他真诚的流露直观反映了他核心价值观的链路和原动力,让现在的我能够轻而易举想象到一个我本不太能产生共鸣的个性
也许基因、成长、环境等等因素使每个人的观念和习性都很不一样,但只要放下戒备和自我的视角,我也终于可以看到我之外的那些他者的存在都是合理
脱口秀工作手册
只看了1/10 就有了好多会共鸣的内容!完全扭转了对李诞所剩的一些偏见
“要意识到你的全部人生都理应要为你的创作提供养分,为它服务。”“越早丧失看__的乐趣,越早发现观察__的乐趣,越早成为一个合格的以创作为生的人。” …
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
睡前说今晚换本心理工具书来催催眠,开头一般,但逐渐燃得不行,看到了很多自己和身边人心态和行为模式的缩影,兴奋得睡意全无😂而且主题覆盖很全面,简直要超越 the inner game of tennis 成为这个类别的最爱了!荐!
Parasite Rex
昨晚在新年的第一天看完了《寄生虫星球》原著,对作者 carl zimmer 和书中提到的数位倾尽毕生研究寄生虫 - 这样一个众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话题的科研者们,肃然起敬
人类历经亿代演化而来对寄生生物的厌恶和恐惧,确实合理,但认定寄生虫是单纯地入侵、置宿主于死地是不客观的:寄生生物遍布于所有的生态系统之中,影响甚至主宰者生命的演化;几乎所有物种都会被寄生或以某种形式寄生;而过敏、肠道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恰恰是因为我们把它们消灭得太干净,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到他们早已深深嵌入了与人体共生的关系中
新版的尾声中,carl 谈到因为这本书的出版,曾坚定了一位大学生追求寄生虫学的决心,所以数年后,他将发现的一种寄生于澳大利亚黄貂鱼中的新物种以 zimmer 命名(Acanthobothrium zimmeri),以表示对他的敬意和感激,甚是感动啊
我所钦佩的这些创作者,能够找到自己的平台,将领域中的耕耘分享给大众,真的很令人神往啊!也许有天我也可以寻觅到这样一条路吧
Wild Robot
看完预告就知道野机是今年想在影院看到的电影,以为到处都下映错过了,结果回加了惊喜发现还上着!
有典型的机器人错位感式幽默,物种大团结等主题,但核心还是在探讨人性的自我选择:在哪些地方忠于自己柔软的部分、不羞于追求和表达,而又在哪些地方可以改写自己的本能和“程序设定”?
至于画面每一帧都美到窒息,微观上剪辑手法精彩绝伦,宏观上浩瀚的盛况也不吝啬,配乐更是把整部电影变成大型 mv。是好看到想立即留在厅里二刷的程度。
George Martin
终于看完了乔治马丁写的每一篇文字!
从冰与火之歌系列和十几本衍生书、雨果星云各大小奖的科幻,到无人问津的狼人/吸血鬼/惊悚、未播出电视剧 screenplay、未完成品手稿、学生时期创作、乃至几个仅在70年代杂志只发表过一次的短篇,马丁的故事总能满足所有的期待:可爱可恨(时常因恨而爱)的角色,恢弘的背景构建,没一处多余的细节、套娃欧亨利式结局…带我的幻尸走遍了几百个迥异的时代、星系、和架空世界。最最震撼我的是他精神世界的格局:对观念冲突、人的存在、性别、科技等思考海纳百川,但还能将它们以最扣人心弦的方式掷地。这些元素没哪个是能单拎出来品的,因为只有组合在一起,才成就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 storyteller。
马丁最牛逼的地方之一就是玩转读者的同理心🤯看小说总会免不了想让自己欢的认同的角色得到一个好的结果,但是马丁太善于构思了。真正的冲突不是好坏人之间的,而是都理解的人处在了完全对立的两面🤯总能把同理心拧过来拧过去拧过来拧过去,我都不知道我认同什么了,直接好家伙
T
2014到2024,是一场十年的征程
尸体暖暖的满足,但心里也空落落的